为了应对天灾,日本人流行起“买家庭堡垒”!销量激增10倍

有问题可邮箱来信:zuisiji@outlook.com

01.诺亚方舟?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从一些新闻、纪录片、影视作品中我们就能窥探到他混乱的一面。

在动画《核爆默示录》中,我们能看到一个因核辐射污染而全面封锁的东京,普通人根本无法在这里生存;

而《学园孤岛》,则是讲述了少女们在充满僵尸的世界中艰难生存的故事。起初以校园为据点的主角团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冒险跑到保护区外寻找食物。

《少女终末旅行》的故事则发生在人类繁华的文明迎来终结很久以后的工业废墟中,两名少女坐着一辆半履带摩托车在废墟中彷徨。在这样的背景下,她们能享受到的美食也只有旧世界留下的军粮。

尽管这些动画里展现的灾难场面不乏夸张成分,但天灾突至的可能性从来不是零,因此提前储备好相应的物资,总不会有错。

自疫情肆虐全球开始,很多人都养成了囤积应急物品的习惯,而随着需求的增加,市场上也催生出各类的应急产品。

在多灾多难的日本,关于此类产品的订单需求更是极速增长,4月6日,日本一电视节目就详细报道了一家专门生产应急产品的厂商,当中提到该厂商生产的“家庭避难所”的订单暴增了10倍以上。

不过即便是对应急产品的需求急增,消费者也不会花高价买智商税,这家厂商所生产的产品之所以能受到市场的青睐,还是因其质量硬核。在这档名为「羽鸟慎一モーニングショー」的晨间情报节目中,很多厂商就用一系列的实验去证明自己的产品足以应对大多数的天灾人祸。

例如这个方舱式的避难屋,从外观上看,似乎只是一个用水泥砌成的小方块,无不散发着平平无奇的气氛,论设计,城市一角的公共厕所都比它好看。

然而虽说设计平庸,但作为一个避难屋,其抗压能力绝对高于现存的大多数建筑,即便是遭到重石碾压也能毫发无损,毫无疑问这是一款适合用于泥石流、地震多发地区的应急产品;

如果觉得这种方舱式的避难屋占地面积过大,你也可以选择这种折叠式的避难箱。平时不用的时候可以折叠起来放进橱柜里,等到灾难突发的时候再迅速取出拼装,躺进去避难即可。

只是如果救援人员不能及时发现避难箱及其里面的幸存者的话,它直接可以当棺材使用了…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还是采用一些活动空间较大,能容纳各种应急物资的避难屋比较好。例如シェルター(Shelter)公司设计的防空地下避难室。

这一地下室可谓是满足了人们对秘密防空措施的幻想。打开别墅中一个不起眼的门,你会发现截然不同的新世界。

该避难室的墙壁是由厚达30厘米的混凝土制成,并使用大量钢筋固定,足以抵抗7级强震;

由于空间广阔,使用者可以在这里配置安全帽、防毒面具乃至空气清净机,当然医疗物资、饮品、食品等基础应急物资也是准备妥当。

同时,使用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放置一些基础家具,为这个避难小屋增添一些家庭的气息,尽可能地缓解长时间避难所带来的心理压力;

不过一分钱一分货是不变的真理,想要修建这样一个配置齐全的避难室,不仅需要花费800万日元(约人民币41万元),还需要有足够的地下空间,因此一般而言,只有那些拥有独立别墅的富人才能拥有这样一个“诺亚方舟”。

就在不久前的3月16日,日本宫城县附近先后发生了6.0级、7.4级强震,甚至一度发布了海啸预警;这对于经历了“3.11”大地震的日本人来说,仍是胆战心惊。

因此近来,这类修建避难室的订单从以往的每月3、4单,急增到60单,东京地区的订单数更是增至120单。

而在前段时间,日本一家名为Wnisheter的公司也向公众展示了他们研制的“最后的堡垒”。

这是一个和上述方舱式避难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避难设施,它的面积约为12平米,内置沙发、电视以及各种应急物资,足以在短期内满足生存和娱乐的需要;

由于设施齐全,体积不大,该设施完全可以放置在屋内的空置房内,充当睡房使用;

据官方介绍,该堡垒的外墙采用了特殊的金属材料制作,具有防爆、防震功能,而启用了自带的过滤系统后,还能隔绝外界空气中的大部分有害物质,甚至能隔绝辐射、化学武器的攻击,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最后的堡垒”了。

对于日本这个地处地震带、多山多川、物资稀少的小岛国来说,应急小装置可能真是生活的必须品,毕竟在天灾面前,人命还是过于脆弱,因此自行提高自己的生存率,是非常必要的。也难怪日本人会研制出这种看似夸张,但又非常实用的避难装置。

当然,上述这些物质设备齐全的避难室的受众还是极少数的钞能力者,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他们既没有足够的闲钱去打造这么一个小方舱,也没有多出的土地去建造地下室。

由此看来“天灾面前人人平等”一说简直像个笑话,生存机会还是留给了那些经济条件优厚的人,而贫穷的人只能静待天灾的降临,准备前往无痛的天国了。

且慢!虽说这些建设这些“诺亚方舟”确实需要充足的资金的土地,但这并不意味着普通人在天灾面前就是无能为力的。

02.为了活下去也是拼了

在日本,还有很多面向一般大众、应用范围更广的应急物品,早在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后,政府就制定了最低的囤货标准,要求每人至少储备3~7天的食物和水。

而为了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拥有一个可移动的小型应急库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在市面上,就有不少类型各异的“防灾应急包”。

充足且长保质期的食品、饮用水自然是应急包的标配;而为了应对气候和地形的变化,有高科技镀膜技术材料制成的防寒应急衣、应急毯、应急睡袋及小型冲气垫子也成了防灾必备品;

在网络时代,没了手机就一事无成,没了电更是一夜回到原始社会,因此包内也有一个集手摇式充电、收音机和应急灯于一体的小型发电机;

甚至,日本人还考虑到了解手的需求,在应急包中配置了专门装排泄物的密封袋;

除此之外,应急用手套、牵引绳、口哨、胶布及创可贴、绷带类这些应急物品也是应有尽有。这样的一个应急包,虽不能百分百保证使用者在天灾中活下来,但必能提高其生存率。

虽说应急产品的第一功能应该是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但对于身处灾难中的人来说,美味的食品或熟悉的口味更有助于缓解人们的焦虑和不安,因此在应急食品方面,日本人为了满足人们对口味可是费劲了心思。

前些年间,日本知名餐饮企业“吉野家”就推出了六种口味的罐头饭(牛肉、姜烧猪肉、猪肉、烧鸡、牛烧肉、烤鲭鱼)。据官方介绍,这一罐头饭采用高机能糙米制成,维生素E比普通米饭多达26倍,膳食纤维高达7.8倍,定能满足特殊时期的营养和美味的需求。

除了罐头饭,还有商家推出了袋装即食意面。和常见的方便面一样,只需要将配料和热水加入其中,就能完成一顿简单又美味的饭餐了;而这小小一包的意面,保质期可长达5年,可以说是非常实用了;

当然,即便是在危机时刻,也不要忘了补充维生素,因此除了主食和肉类以外,蔬果罐头、脱水蔬果也是必须的。这款由One Table 公司开发的防灾蔬果果冻,就能满足这一需求;另外该厂商也考虑到老弱病残婴等群体,而将自家的产品设计成更便于食用的稀果冻(和果汁差不多)。

有数据显示,仅是2018年,日本的应急食品市场规模就达到了184亿日元,对于经常要面对天灾的日本人来说,储备应急食品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这也难怪市场上会催生出各种奇奇怪怪的应急物质。

中二似乎是刻在了日本人都DNA里,有时候,就连应急产品都无不彰显着他们的中二精神。例如下面像是装备某种武器金属筒,其实是日本一公司推出的野外探险应急包MIVIM+AID。

该应急包共分为4个部分,分别装载着不同的应急产品。第一个管子其实是一个大电量的应急灯,除了能够照明以外,在野外时还能使用强光驱赶野兽,或是当作信号灯,在黑暗的环境中传递求救信号;

第二、三个管子则是装备了一些野外生存必备的基础物质,前者作为一个小型储物箱,装备一些口哨、基础医疗用品等;体积较大的后者则放了一件用料特殊的雨衣,足以遮风挡雨、御寒保暖;

至于最后一个管子,则是一个收音机、充电宝二合一的应急电器,帮助使用者接受最新的灾害救援信息,保证通讯设备的平稳运行。这款略有些中二的应急包能提供的物资虽有限,但作为一个辅助工具,也能满足野外生存时的一些小需求了。

另外,虽说在天灾来临时,逃难是第一要务,然而再怎么紧急的状况,人还是会顾及自己的财产,对于阿宅而言手办就相当于他们的命根子了。

如何在天灾时保护好自己的手办,也成了很多阿宅必须思考的问题。毕竟如果不提前做足准备,自己的老婆老公们可就面临着“分尸”的风险。

对此,有网友就提议用“博物馆凝胶”粘住手办的底座,这样即便是遇到了强地震,也很难被甩下橱柜;

不过有些时候,最简单的方法往往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例如这位网友仅是将所有手办堆放在一起,让手办相互支撑,就可以规避被摔坏的风险。

在和平年代,上述的种种设施、应急物资可能就有点杞人忧天,然而在第三个疫情年,以及天灾频发的当下,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储备应急物质的重要性,无论是多灾多难的日本,还是相对平和的中国,应急相关的商品都成了一种刚需。

在无情的天灾下,人与人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进一步提高生存率,像这样参考一些日本的应急物资,对还在实施着动态清零的我们而言,也是有必要的。

03.结语

如今,疫情还看不到头,封闭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明明生存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但个个都活成了贝爷,学会了如何用最少的食材,烹饪出最能果腹的食物。

所幸这是一个由科技支撑的时代,为了应对各种天灾,人们发现了能够长时间保存食物的方法、制造了处在天灾中仍能生存的空间,各种通讯设施能让人们跨越时空,联系彼此。

仅是在天灾中提高人都生存率,就是人对自然发起的最大挑战了吧。

有问题可邮箱来信:zuisiji@outlook.com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