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可邮箱来信:zuisiji@outlook.com
本文已经制作视频:《林林》没有败坏《中国奇谭》口碑!这可能是全网最贴近导演原意的解读
开年最大惊喜之一,豆瓣开分一度冲上9.6的年度国漫《中国奇谭》更新出第3集了。
该集故事为《林林》,据说灵感来源于某个北方的民间传说,而改编风格也是一脉相承着“志怪”和“国风画面”这两大特征。前者指代的是这同样是一个鬼神故事,讲述了狼妖与猎人相处的过程。
当然,通过画面我们也知道了第三集风格是完全迥异于前两集的—这是一部3D动画。
但即便如此,其剧情中也是充斥着大量水墨范的场景,国风韵味那是相当到位呢。
不过,“风格延续”并不一定就能让网友买账,在他们那挑剔的眼光审视下,第三集的口碑较比前两集那可谓有点儿“一落千丈”的意思了,然后目前网上也就看到了不少吐槽视频,封面和标题也是清一色地将“崩了”、“剧情无聊”、“平庸”、“恶心”等等批判词汇大大标定。
那《林林》是真的烂?以及《中国奇谭》的口碑是真的只能止步于前两集?这系列国漫就只有昙花一现的命运?
针对如上质疑,第一个给出反驳的是“导演”。
作为《林林》导演的杨木,在第三集上线当天的晚上就在评论区码了大几百字来捋清剧情以及将内涵意义全都大白于天下了—此刻的导演就像是一位老父亲,他生怕自己的“儿子”遭受任何误解,并渴望着旁人能够体会他的良苦用心。
在我看来,这种“老父亲式的慈爱”是不太明智的,甚至可以说是内容创作的忌讳之一,毕竟一部优秀作品就应该存在多样性解读,就应该在不同人看来会有不同体会。
是,与我类似的自媒体人往往会给出“笃定且唯一”的解读方向,但大家都知道那只是一种“百家争鸣式尝试”—不同的方向没有对错,顶多就只有高下而已。
但制作人的“下场”就不是那么一回事,这属于官方的盖棺,是一种将“薛定谔的猫”的箱子打开的操作,所有可能性也就会一并坍缩到一点,而这无疑就是对想象空间的扼杀了。
当然,扼杀归扼杀,只要作品足够优秀,那没有想象空间也不是什么糟糕事。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制作人的这番解释确实也让我们领悟到了某些良苦用心。
是的, 在我看来《林林》不仅不是糟粕,相反它的品质毫不逊色于前两作,它足够撑起《中国奇谭》的口碑!
《林林》究竟讲了什么?
《林林》的故事并不是特别复杂,制作人从男主的视角回顾了久远前的一场经历,一场从欢喜坠入到亲人丧命的悲剧。
那时候的男主仍是小孩,他结伴同村孩子来到树林旁烤红薯,而该红薯是由女主林林带来的。注意了,林林可不是居住在村里的小孩,而是从树林来的“陌生人”,也因为这个“陌生”,该作的悲剧底色也被奠定下来了。
男主为了感谢林林,也或许出于懵懂的好感,他掏出了自诩是“我亲手从爹爹打的狼身上拔下来的狼牙”送给了林林。
只是在林林简单嗅了嗅说:“这不是狼牙,这只是狗牙”后,小孩子们也拉开了一场耐人寻味的争吵。
在刚刚听到林林回复的时候,村里的三个小孩先是对男主予以了质疑和嘲笑,说什么“狼已经被大人全部打完了,不可能有狼牙”来揶揄男主的欺骗。
但在下一刻,当男主坚定自己的说法并怒斥林林后,同村小孩又立马转态,除了质疑林林说谎外,还用“你连父亲都没有”的痛伤言论攻击林林(这是一幕相当有意思的场景,请大家先记住)。
片刻后男主父亲赶来了,并怒斥了一众孩子来此地玩耍的行为,他说此地到处是陷阱,而树林则是“另一个世界”,饶有着危险禁忌的意思。
注意了,在男主父亲出现的时候,林林已经偷偷跑掉,而在男主向父亲提起林林来自树林的时候,他也若有所思了起来。
接着林林带着低落心情走向了树林深处,且在某一刻树下脱掉衣服,并幻化成了一匹小狼。
在这一刻我们终于知道林林的身份,她就是村民惧怕且必须铲除的狼,而此刻的树林也似乎只剩下她和母亲两头狼了。
在林林回到山洞后,在母亲询问下也坦白了和人类接触的事情,在林林口中“他们是和我们一样的”。但母亲听后却怒怼回:“那是因为你不知道他们有多残忍”,并二话不说决定明天搬家离开。
狼母亲非常恼怒,但在下一刻看到吃东西的林林掉了颗牙在地上后,她的怒气又立即收敛了,取而代之的则是期待女儿成长的喜悦(因为换牙是成熟的标志),并接着将小牙埋在雪地上。
傍晚林林再度偷摸出去了,她挖出自己的小狼牙并给村里小孩展示了一把,同时在这个时候村里大人也从树林方向出来了,并和林林碰了个正着,而就在这里也发生了一些奇怪的对话。
一个是男主父亲在刚看到林林的时候居然说了句莫名其妙的话:“你就是林林?果然和我们是一样的”。
什么叫“果然和我们一样”?当一个人类看到另一个人类时候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这个吗?难道不应该是“你住在哪里/从哪里来吗”?
没错,其实男主父亲已经察觉到林林身份的问题了,只是在单纯的林林眼中,对方的这句话却成为了一种“认可”并为此欢欣雀跃。
下一刻男主向父亲询问起“狼牙”的真伪,而在这一物品的影响下,大人们也越发笃定某个想法,接着也就邀请林林去家里用餐。
这顿饭那是丰盛,鸡鸭鱼羊羊齐备,而林林在进食过程中也是“疯狂”了起来,但她不知道的是眼前这盘肉已经被偷偷下药了。
而待林林觉察不妥并逃离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男主父亲已经点燃“捕猎明灯”,一众大人也尾随林林走进树林,他们想要来一把“一锅端”。
在下一刻,预料中的大战终于拉开了。林林母亲为保护家人对人类发起疯狂进攻,而人类也是用弓箭和刀剑狠狠反击。
可以说,这是一场十分残忍的对战,而最后的战况也是相当凄厉的:只有林林和某个村民活下来了,其余一众(包括林林母亲和男主父亲)都走向了死亡,随后林林也在世人面前彻底消失。
时间一晃N年过去了,男主长成了青壮年,此刻的他正在地里耕种,代表着他已经肩负起养育族人的责任。
同时通过那一位存活下来的长辈,男主知道当年那场战争的残酷,以及父亲牺牲和“林林是一只狼”的事实。但男主却说:“林林在我记忆里,从来都是一个可爱的姑娘”。
带着这份温情,在最后的最后,男主也在小溪边再度遇见了狼(林林)。
如上就是《林林》讲述的故事,那它究竟讲了怎么个道理和内涵呢?
我们先来看看导演的解读,概括来说有三个重点,而它们之间也是互相关联的。
1.这是一个关于困境的故事;
2.这是一个关于身份认同的故事;
3.同时隐藏着关于身份、诱惑、母爱、父权等等因素。
我们先来聊聊第二和第三点,其中关于“身份认同”和“父权”的内涵是不易察觉的(在一开始也被我忽略 过),但它却是相当精妙且重要的解读方向。
所谓身份认同,通常指代的是希望被某外部组织接纳。而一个关于身份认同的故事要想讲得漂亮,那就必须制造压力,而该压力就来源于“阶级壁垒”:主人公们会被安排在不同阶级,而地位稍低的主人公则渴望着往上攀登,最后故事的走向也会以“求而不得”落幕,用一种无力的悲情来突出身份认同的诱惑和艰难。
我们的经典民间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讲述这段悲情。出生普通的梁山伯只能与千金大小姐祝英台在死后化蝶相聚;外国名著《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即便盖茨比已经白手兴家,他依旧无法跨越阶层的鄙视,只能隔海遥望住在东端的爱人黛茜,并在最后沦为黛茜的替罪羔羊。
《林林》同样拿捏着这份渴望和悲情,安排了作为狼妖的林林寻求人类部落的认可,她希望和人类打成一片,希望被无差别对待。也正因此,当林林听到男主父亲说出“果然和我们是一样的”,也才会如此的欣喜若狂。
当然,在后来林林也是迎来了惨痛的下场。
在《林林》中,所谓“阶级壁垒”指代着人类的偏见歧视—他们坚定认为树林里的野兽都是祸害,是与人类不容水火的存在。
在这里,所谓“父权”就是维护上述壁垒(秩序)的元凶,人类族中的男性大人不断向后代灌输“树林与我们不是同一个世界”的思想,在大人眼中林中野兽能带给人类的只有危险,以及作为食物和皮草等等资源的来源,绝不可能是“朋友”。
在这种观念作用下,大人也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捕猎林林和她的家人,如用下三滥手段在饭菜下药,乃至牺牲掉自己和族人的性命也是在所不惜。
在绝对权力面前,孩子们关于”林林和我们一样“的感受就只能沦为被无视的存在了。
“绝对权力”绝对不是什么好词,它有着“强制”和“压迫”的意思。
但注意了,这种强制之所以能够持续运行,靠得可不是对受众的不间断伤害,而是利诱—权力拥有者会向群众承诺只要服从秩序,就能提供生存的确定性。基于此,群众对权力的感受就不是“惧怕”,而是“尊敬”。
再进一步说,在《林林》勾勒的“父权”里,其中的“权力”就源于成年男性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男主在开头的时候会被嘲笑“用狗牙替代狼牙”,但当他搬出“父亲”后(强调自己亲手从父亲猎杀的狼身上拔下来的),又能立刻得到同村孩子支持,同时林林也遭到了“你连父亲都没有”的讥讽的原因。
因为父亲在这个人类秩序中就象征着权力,而权力就代表着“真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林林》开局的这场“小孩子吵闹戏”就暗示着某些极悲的命运—阶层鄙视链正在世代传递。也就是说,类似林林的悲剧将会永续不断的重复。
有什么比现在所处的黑暗更可怕?答案是:看不到光明的未来!
当然,《林林》虽然有着极悲的开局,以及亲人丧亡的走向,但制作人还是依靠小心思的注入,让这部悲剧的结局满载着“光亮”。
而该“光亮”便关联着导演解读的第一个特征:困境(这是一个关于困境的故事)。
虽然前面说到的“身份认同”也是一种大大的困境,但此困境只是单向的,是纯属于“低阶层人士”的焦虑。至于最后说到的困境则是一种“双向困境”。
“一件事看起来谁都没有错,但结果却很残酷”,换一种说法就是:“每个人都在选择对自己来说最好且最理性的手段,然而结局却是两败俱伤”,而这就是博弈论所描述的:囚徒困境。
现实中的囚徒困境是无处不在的,如高考军备竞赛和996加班这两个最为触动网友情绪的现象,就是因为参与者总想比竞争对手多努力一点所导致的,但到了最后也只是让各方以及后来者遭罪(高考还有胜出者,但996就真是抱团被资本压榨了)。
至于《林林》中的困境则发生在人类和狼两方父母辈的偏见,他们彼此认定对方是邪恶的,而在此基础上他们的最优选择便是通过干掉对方来保护家人,而此选择最终也让双方走向了悲剧。
这就是囚徒困境的可怕,而打破该困境的方法只有一个:跳到局外。
“局”即“困境”,也是“安全区”。
你要想通过好大学文凭来获得好的工作,那最安全的方式就是参加高考,而参加高考就必然躲不开“军备竞赛”。同理,你若想靠“体力/时间”来拼工作表现,那必然也会卷进996。
大家都在扎堆做的事情就是最安全的,而换个角度来说,你如果敢跳过大学这一关,自信用成果就能打动大公司,乃至说自信自己能够创业成功,那自然能免除高考和资本的压榨—只是事实也告诉我们,这样做的成功率是相当低,以至于所谓的理性计算都不会允许我们跳出这个困局。
《林林》中的大人们不可能没有脑子,但他们的理性却在不断劝告他们一个事情:万一狼妖是假善意呢?
没有人敢去冒这个风险,因为失败的后果可不仅仅是丢掉自己的性命,还会搭上全族人的安危。
但注意了,在如此无解的基础上,《林林》终究还是带给了我们希望—制作人让痛失父亲的男主淡忘仇恨,在十多年后只留下对“林林从来都是一个可爱姑娘”的记忆。是的,此刻的男主选择相信自己对林林的最初印象。
这自然是一种鲁莽且非理性的观念,但有些“革命”是少不了纵身一跃的。
当然,男主的这一“跃” 也并不是对困境的一蹴而就的解决,它只是相当于在原有的密不透风的困境上撕出了一条裂缝,只是在男主这一代人开始对待野兽的态度会相对缓和一点而已。
但裂缝的地方,便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能在无尽黑夜中保留下一丝光明,这便是《林林》所诠释的极致正能量了。
再进一步说,能将“身份认同”、“父权”、以及“囚徒困境”等等精妙思想通过一部动人且满载国风韵味的动画诠释出来。
那《林林》还可能辜负网友对《中国奇谭》的“年度动画”的厚望吗?
有问题可邮箱来信:zuisiji@outlook.com
暂无评论内容